“Total incident pump power”是从二极管聚集到棒上的总功率。
“Inner radius of flow tube”和“Outer radius of flow tube”分别是液流管道的内半径和外半径。如果你的模型里没有液流管道,将外径和内径设置得很接近,并将液流管道的折射率设成和液体的折射率一样。
“Radius of cylindrical reflector”是圆柱反射腔的半径,圆柱反射腔用来将第一次通过棒的泵浦光再反射回棒里面。
“Distance of reflector from rod axis”不一定要和反射腔的半径完全一致,例如反射腔可以是平面的,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相同的。如果没有反射腔,这一项的参数可以设置很大的数值。
如果你有很多组的二极管在棒周围,那么“Lenth of diode bars”和“Number of diode groups along rod axis”这两项的意义取决于二极管的排列。
如果二极管的放置是沿着光发射的方向,也就是平行于棒轴,在“Length of diode bars”中输入这一排的长度,在“Number of diode groups along rod axis”中输入1。
如果二极管组的放置是有一定偏转角度的,如图4所示是沿着棒放置三组二极管的结构的泵浦光分布,在“Length of diode bars”中输入二极管的物理长度,“Number of diode groups along rod axis”中输入二极管组的数目。在图4中,每一组二极管由三个二极管条组成,并对称的安排在棒的周围。偏转角为60°。总的来说,如果棒周围的一组二极管数目为n,那么偏转角就是360°/2n。
图4
“The number of irradiation directions”由棒周围的二极管数量决定,假定对沿着棒轴的所有二极管组此数值都是不变的。
“Angle between irradiation directions”是与棒轴垂直的平面里相邻二极管光束构成的角度,假定所有相邻光束间的角度是一样的。当然,二极管也并不一定要像图4所示那样在棒周围对称放置,例如你可以将两个二极管这样放置,使其光束成90°角,也就是相对于x轴正向,一个沿45°放置,一个沿-45°放置。
“Fast axis FWHM of diodes, degrees”(半高全宽角度)通常会在二极管的数据单中详细说明。
“Wavelength of pump light”和“Refractive index of crystal at pump wavelength”的意义就不解自明了,是用来计算通过棒的泵浦光的路径的。
“x-coordinate of pump beam intersection point”可以用来定义该点对于棒轴的微小位移(不大于棒直径的百分之几),这在不对称照射的情况下是需要用的。
在慢轴方向上,我们假设泵浦光为超高斯平顶分布,假设泵浦光线在与棒轴垂直的平面上传播。慢轴的发散可以近似考虑成增加了二极管条长度上的入口。
在快轴方向上泵浦光传播的形状可以用高斯ABCD定律来计算,快轴上泵浦光的发散角可以用这个式子来计算:
快轴轮廓假定是超高斯形的,也就是说垂直棒轴的强度分布假定是与 成比例的,这里的σ取决于与二极管晶片表面的距离。
点击按钮“Show Pump Beam”(在图3左下),可以在模式图窗口看到泵浦光的快轴形状,如图5所示,光束是沿垂直棒轴的方向传播的。
图5显示的是泵浦光从二极管晶片表面(元件0)开始传播,经过液流管道(元件1到2),液体(元件2到3),棒(元件3到4),又一次经过液体和液流管道(元件4到6);然后被元件7反射,反射回来之后泵浦光又一次在液流管道和液体以及棒中传播(元件10到11)。
图5
在计算快轴的形状时,要考虑到晶体、液流管道和反射腔的曲率和折射率。因为高斯定律也包括了泵浦光的相关性,这可以使得在计算棒中传播的第一段路径时,得到比光线追踪编码方法更好的结果。在经过一个更高编号的元件之后,精确度会下降,因为球形畸变不在高斯定律的考虑之中。
点击按钮“Show Pump Light Distribution”(图3右下方)打开图6所示的窗口“Pump Beam Profile”。
移动图下面的滑块不会改变泵浦的形状,因为已经假定其沿棒轴不变。但是如果你把滑块移到棒的泵浦区域以外,吸收能量密度就会消失。
图6
2.3 定义棒的冷却
点击标签“Boundaries”,打开如图7所示的窗口。
图7
这些条目可以单独定义棒的各个表面的冷却条件。
你可以选择冷却接触的是固体或者液体,对于后者我们再选中“Fluid Cooling”。
在第一种情况下表面温度是恒定不变的,由方框“Temperature ,K”里面的数值确定,第二种情况下后面一个数值定义了液体的体积温度。
在液冷的情况下还有一个薄膜系数(图7最下面一行)需要定义,这个描述了固体和液体表面的热传递。在LASCAD手册的6.10.3中有详述。
条目“Reference temperature”是用来计算形变的,用来与加热之前的晶体温度相适配。
当边缘温度是用开氏温标定义的时候,加入修正值是很重要的。
冷却液不一定要延伸到管道的整个长度,因为有些地方没有用来侧面泵浦。填入“Surface extends from z=…”这一行的条目可以用来定义冷却表面准确的起点和终点。如图7所示的情况,冷却表面是从z=2mm开始,到z=14mm结束的,而总长16mm的棒的两端都没有冷却。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棒左端表面的中心。
在侧面泵浦的情况中,棒的两端冷却是不需要的。
2.4 定义材料参数
选择标签“Material Param”,打开如图8所示的窗口。
这个条目是不言自明的,吸收系数用来描述泵浦光束的指数衰减,依照公式 计算,这是由于泵浦光子的吸收所引起的,由晶体的掺杂水平所决定,详细描述见手册附录。
......
鉴于篇幅,全文内容请 下载文档阅读!
|